close

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50712/bkntw-20150712000515526-0712_04411_001.html

情報觀點 - 39  李天鐸 國安評論員
「白團」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的角色

07月12日(日)

01p  

 

1959年2月21日,戶梶在日記中記錄:土居昭夫與服部卓四郎(戰後日本陸軍和情報單位的代表人物)在晉見蔣中正總統,與白團成員進行懇談,參訪金門並於國防部發表演講時,特別提出以下的觀點:

1、金門是切斷「2個中國運動」的關鍵楔子,因此成功防衛金門的意義,絶對不僅僅是用「勝利」兩個字能夠形容的。

2、戰術核子兵器(核子彈)的使用,在現在的西歐,已經是一般常識。

3、不只是需要反共口號,具體對中共的政策也是必要的。

  當民國47年823砲戰後,蔣總統在與「白團」的餐敍中,毫不吝惜地讚美、表示「正是因為有石牌出身的學生們,勇敢戰鬥,金門戰役才能夠取得勝利」,「戰地指揮官們,除了師長之外,全員都是石牌出身」!

當時,全國都處在「勝利」歡樂氣氛中時,只有日本教官明白説出:823砲戰,確保住「台灣的命運」,也奠定下2個中國的未來。

  這些時侯,我時常在做假設性的思考:如果沒有「白團」,台灣、中華民國的命運,將會是怎樣?

是否,蔣總統在抗戰末期,即已知道?共產黨的崛起,和國民黨內部的問題?只是沒有想到,整個大陸局勢會崩潰的那麼令人措手不及!

但是,包括把故宮文物,中央銀行的黃金,輾轉督運來台,和派人到日本籌建白團,來到台灣重建軍隊,應該是蔣總統早已有的決定和算計中的做為?

當年,國軍在大陸作戰,根本沒有海島作戰、攻防的概念,而全世界最精湛於「島嶼作戰」,碉堡、坑道,攻防戰術經驗的,除了日本軍,不做第二人想!

從 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第一次的古寧頭,第二次的823,如果沒有日籍教官的指導,誰會懂得「反瞻陣地?火網交叉?火力配備、預備隊…」,在他們的協助下,重 挫八路軍囂張的氣焰!使得台灣、澎湖有得到喘氣、養息的生機,更決定確保住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生存與發展,這一切的基礎,如果當初沒有蔣總統決定的白團,誰 能告訴我?台灣的前途在哪哩?

 

「關鍵的1949年」有那些關鍵事?有助於我們對歷史、背景,更加瞭解?

1、1949年1月21日,蔣中正總統於南京宣布引退,代理總統:李宗仁,蔣於1210日飛台北,1950年3月1日在台北宣布復行視事。

2、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布成立。

3、1949年1025~1027古寧頭戰役《保住台灣關鍵性的戰役》。

關鍵性的戰役,有那些關鍵問題?有待澄清的疑點?

1、金門島當時的情況?

   1949年6月以前,國軍在金門島根本沒有設防,8月以後,才開始增強金門地區的防禦工事。

2、日本籍中將根本博的角色問題?

   白團和根本博,兩者毫無關連!白團從日本赴台,是高度機密性有組織的計劃行動。根本博是帶著個人色彩,於1949年6月偷渡來台,被警方拘留,1個月後,在湯恩博將軍斡旋下,獲得釋放,同年8月,根本博(化名:林保源)成為湯恩博將軍的私人顧問。

3、解放軍的攻勢?

   1949年7月,解放軍由3野10兵團司令葉飛率領,於1015日渡海,佯攻鼓浪嶼,成功登陸攻佔廈門。

4、湯恩伯將軍的角色?

   1949年10月16日,福建省主席湯恩伯將「指揮所」移往金門。

   1949年10月22日,湯恩伯以金門最高指揮官身份,發佈第一道作戰命令:「所有金門島部隊,在12兵團胡璉司令官未到達前,均歸22兵團李良榮司令官統一指揮。」。

5、東南軍政長官陳誠的角色?

   蔣中正於1月下野後,所有軍隊的指揮權,名義上由陳誠負責,幕後仍由蔣在操控。1949年8月以後,陳誠不斷增兵金門,包括由孫立人訓練,裝備整齊的601,602團防衛金西。高魁元所屬第12兵團的18軍,第11師、118師。更命令嫡系的胡璉將軍率領12兵團由廣州、汕頭,秘密航運移往金門增援,並接替湯恩伯的指揮權,胡璉於1026日抵達金門。

 

1949年1025~1027日,「古寜頭戰役」,國共兩軍激戰,最關鍵的3天,雙方動員兵力

國軍:第22,12兵團,201師,601,602團加上空軍、海軍,總共兵力約4萬人。

共軍:解放軍第28軍,登陸船艦200艘,總兵力約1‧9萬人。

D日:第一天1949年10月25日

  淩晨O時30分,解放軍開始進行登陸,角嶼、大小嶝等地所有砲兵火力,開始對金門的官澳、西園、觀音亭山、古寧頭等地猛擊! 2時10分,解放軍登陸部隊,各團在壠口,後沙、古寧頭一帶,形成一個10公里的攻擊正面,開始穿透性的登陸突破,拂曉,解放軍已經進攻到西山、潮尾、湖南高地、安岐、埔頭一帶,但是在激烈的戰爭中,傷亡慘重。4時30分,國軍剛抵達的18軍118師,及原有守軍在坦克、砲兵配合下,兵分3路,向登島的解放軍進行反擊,戰車營前進到瓊林代命,部隊由後埔向北朝古寧頭推進。8點鐘起:國軍出動空軍、海軍轟炸解放軍登島部隊的陣地,並將逢退潮擱淺,未能返航的100多艘船隻全數擊毀,讓第二梯隊的援軍,隔海興嘆!10兵團緊急徵收,只收集到載4個連兵力的船隻,戰至中午,244團人員大部分犧性,下午3時,253,251團傷亡逾千,突圍、堅守林厝,古寧頭。

D+1日:第二天,10月26日

  凌晨,解放軍246團和85師各派出2個連,增援潮尾、古寧頭,登陸後與該地解放軍會合。拂曉,國軍在坦克、火砲、飛機配合下,於清晨在林厝展開最激烈的反擊,當天10點多,胡璉率部登陸,下午展開巷戰,到3點左右,國軍已經掌控情勢,激戰到晚上10時,開始圍剿解放軍流竄之殘餘部隊。

D+2日:第三天,10月27日

  清晨3點,解放軍259團第3連,乘汽艇1艘到達古寧頭北側,登陸後被俘。當天早晨,已經完全殲滅古寧頭村內解放軍,開始清理戰場,到上午9時30分大戰已告結束。上午11時,東南軍政長官陳誠飛抵金門做戰地視察。

 

  所以,胡璉在1026日10點多登陸金門時,戰况基本上,已經控制在掌握之中,整體防禦部隊的調動,增援,空軍轟炸,海軍砲擊,海上阻絶,坦克部隊配合步兵,掌握陸地優勢,浴血奮戰,這是一場全面性的戰爭,陸、海、空軍配合成功的戰役。

陳誠在大部隊調動上,功不可沒!

湯恩伯前段的敵情判斷、防禦整備,採用日籍顧問根本博的建議:「不在共軍登陸的灘頭上,正面激戰,而是俟其上岸,尚處混亂時,集中火力猛功,並毀掉所有登陸船艦,斷絕後退、增援之路,贏得勝利」。古寧頭戰役,在胡璉抵達後,是守住成果,清理戰場,接收勝利根本博的建議已經奏效,也不涉及「帝國最後軍人」書中第4章,李福井先生對湯恩伯、根本博的見解問題。

 

古寧頭戰役迫使中共重整攻台計劃,隨後韓戰爆發,美軍介入,兩岸分治的事實,從此奠定。

古寧頭是一場沒有老蔣指揮的戰役,陸海空軍通力合作,役內將領:胡璉、高魁元、周至柔、黎玉蠒、李運成,都成為國軍將領中的主幹。

湯恩伯受到陳儀的影響,在與陳誠的競逐中落於下風,連帶根本博戰地顧問的功勞、角色,完全遭到抹殺,消失,並且因為蔣對湯之憎惡,將之逼到無處容身,終於在55歲撤手人間!

陳誠被委以行政院長,卸除軍權,嫡系大將胡璉被收編,美系孫立人連帶部屬3000多人被整肅,在軍權的掌握上,蔣中正總統不容許任何其他,以白團的教育訓練將國軍定於一尊,輔以經國先生蘇聯式政工制度之做法…。

在這樣清釐、思考、寫作的過程中,如果你也是軍人會怎麼想呢?

請參見

http://marine225.pixnet.net/blog/post/71597027

1949古寧頭戰役秘辛

金門恩主公根本博   

最後的帝國軍人   

9789570845075a_01  

arrow
arrow

    rogerspiri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