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兌米時間

 

金門作物產量    

偶然看到中時電子報的報導,發現該記者把葉華成為胡璉建廠釀高粱酒及『高粱兌米政策』的實施時間順序弄錯了,不得不澄清如下:

1.民國41年,胡璉喝到葉華成的高粱很好,金門十萬大軍瘋狂搶購,胡璉眼見葉華成高粱酒非常賺錢,才要葉華成關掉自己的酒廠去為他蓋高粱酒廠。根據上面金門縣志記載的史實,酒廠於民國42年2月1日量產後,葉華成才建議胡璉實施『高粱兌米政策』鼓勵百姓種植高梁以解決高梁不足的問題,並不是胡璉先鼓勵百姓種植高梁兌米才找葉華成來研釀高粱酒。後面這種錯誤的說法是有心人為抹滅『胡璉奪了葉家高粱酒酒廠』的史實故意捏造的。

2.為了抹滅『胡璉奪了葉家高粱酒酒廠』的史實,某些人故意捏造葉華成原來只會釀地瓜酒,而胡璉真的很英明,金門十八九個釀酒的人都不找,就只要葉華成為他研釀高粱酒,還給他這個課長3000元的月薪,遠超過廠長的900元,道理根本說不通,似乎把世人全當傻瓜一樣。概給高月薪的真正用意其實就是為了安撫酒廠被奪的葉華成,讓他早點掏出釀酒的技術而已,而新酒廠於民國42年1月14日完工,葉華成當天就由葉家取來發酵好的酒醪蒸出第一批高粱酒供售,並於民國42年2月1日宣佈正式量產,請問研發的時間在哪裡? 事實是胡璉看到葉華成的高梁酒生意很好,才強迫葉華成關掉自己的金城酒廠去為他蓋今日的金酒,請葉華成來『研發』的說法就是為了抹去『奪廠』的史實的詭辯之詞。感激胡璉並不必付出什麼實質的代價,但是某些金門人心知肚明,金門欠葉家太多,因此捨不得也不願回饋葉家,只好狠下心腸扭曲金酒歷史,他門堅持今日金酒的獲益應分給每個金門人,不應花錢整修葉華成古厝作紀念館,更不該回饋一部分給葉家,就算你是金酒鼻祖也不可以,如果當初被『奪廠』的是這些人,不知他們又會怎樣?我們不妨將他們的房子充公看看。

3.金門自古即有高粱,起碼民國39年葉華成在自宅『金城酒廠』釀酒時一定有(參見上面金門縣志記載的史實),可憐的記者王曉鈴是被有心人誤導了,否則為何她的說法和李福井錯得完全一樣? 不管金門歷史如何,也不管你葉華成本事多大,李王二人都妄自希望民國39年葉華成在金門無高粱可釀高粱酒,因此沒有奪廠這回事,但矛盾的是提到胡璉時卻又說是胡璉先鼓勵百姓種高梁兌米,才找葉華成來釀高梁酒(那麼葉華成釀酒時應有高粱可釀高粱酒才對啊!),問題是高梁兌米辦法的開始時間是在新建酒廠量產之後而不是之前,先後順序不容顛倒。

4.記者王曉鈴錯誤的報導內容偏離事實太多,明顯和葉華成侄子給遊客及她本人介紹的故事內容相左,真是匪夷所思,為何明知事實並非她寫的那樣,卻執意作錯誤的報導? 曾任中時記者的李福井故意假借葉家長工成仁之名散佈不實的故事,而今又有中時記者王曉鈴之輩妄圖借葉華成侄子之名義扭曲金酒歷史,手段如出一轍,是不是同一個腦袋想出來的詭計?

金酒鼻祖-1  

 

高粱兌米暫行辦法首次頒佈於高粱酒量產(42年2月1日)之後

42年高粱兌米辦法.bmp  

請參見中時電子報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11000771-260116

把酒閒聊-金酒鼻祖 葉華成至死不回鄉

20130511 05:40

王曉鈴/金門報導

「沒有這口井,就沒有今日的金門。」金門酒廠是金門縣金雞母,去年營業額高達160億元,最初製酒源頭,來自金門城葉家故居前的一口井,至今井水充沛。近年葉家故居整建為「金門高粱酒史館」,展示半世紀以前釀酒原貌。

金門原本沒有高粱,胡璉將軍來金門後,為解決軍隊柴薪問題引進高粱,種了高粱,卻不知道高粱米要怎麼用,北方士兵提議可釀酒,但沒技術,找來金城酒廠老闆葉華成研發,從此寫下金門高粱一頁傳奇。

 

葉華成原在新加坡經商,回金門老家釀地瓜酒供應軍隊,後來被軍方連人帶房子的「徵召」,受聘為技術課長。

 

為感念「金酒鼻祖」葉華成貢獻,酒史館豎立一座雕像,似乎榮耀,但老金門人有不同看法,「本來自己當老闆,被徵召變員工,屋子也變公家酒廠,你說會樂意嗎?最後他搬到台北石牌,11年前病逝,至死不回金門傷心地。」

 

酒史館後方為明代古蹟「文台寶塔」、「虛江嘯臥碣群」,旁邊小鋪賣著「葉氏酒釀蛋」,為葉華成姪子研發,以家傳技術釀酒後以雞蛋焙製,酒香與蛋香把遊客一個個吸引而來。

 

小鈴子介紹福井食堂

http://www.ipeen.com.tw/comment/707664

cm20140804___244c5749426eae75685a85ba0ea13463566   

 

 

 

arrow
arrow

    rogerspiri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